让文明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作者:《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评论员 编辑:王文妍 时间:2022-06-27 点击数: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文明的光辉绵延不绝。

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深化拓展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歇,从远古走到今天,从蒙昧走到文明,中华民族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真切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海的发展历程。

中华文明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她是世界上唯一历经数千年而没有中断的文明,始终一脉相承、延续至今;她是穿越古今依然充满创造力与活力的文明,始终熠熠生辉、震古烁今。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经过岁月的沉淀,正在释放着更耀眼的光芒。无论是跨越时空、震惊天下的甲骨文,还是四季如画、诗意栖息的良渚遗址文化,无论是让人叹为观止、神秘莫测的三星堆遗址,还是绮丽壮美、意蕴深长的敦煌莫高窟,无不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绝世无双,无不向世人诉说着中华文明的卓越辉煌。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从天文历法到文化典籍,从诸子百家到经史子集,从哲学思想到民本理念,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浸润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滋养着中华儿女的心灵和情感,培育了中国人民爱国主义、忧患意识和团结一致的崇高价值追求,这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也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每一次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股力量都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支撑着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战胜危机、薪火相传。今天,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精神标识依然是推进新时代各项事业的强大动力,流淌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我们无不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不断创新。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和强大精神动力。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今日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让我们传承中华文明之光,凝心聚力、昂首阔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勇毅前行!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学苑路677号 邮编:276826 电话:0633-7983999 传真:0633-7983900 招生热线:0633-7983988 COPYRIGHT©2013 开运官方官网-开运(中国)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2012243号